野渡無人舟自橫 ——韋應物的人生詠嘆
摘要:但是,我認為,應物兄不一定喜歡大調。受此啟發(fā),我在《滁州西澗》主歌后面也寫了一首副歌,演唱時采取三段式,主歌在前,副歌居中,最后主歌結尾。副歌借用離騷體,以“幽草”的視角,發(fā)自心靈地扣問和警醒,不知應物兄認可與否?
李國寧
獨憐幽草澗邊生,上有黃鸝深樹鳴。
春潮帶雨晚來急,野渡無人舟自橫。
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《滁州西澗》早已膾炙人口。我也非常喜歡這首詩,早就想為這首詩作曲,寫成歌供大家傳唱。恰逢這幾天正在為一家企業(yè)的廠歌作曲,我就乘興而起,開始醞釀操作??墒牵斘易阡撉偾?,看著那熟悉的黑白鍵盤,卻躊躇半天,舉棋不定。因為,定什么調式,用怎樣的旋律,才能充分而準確地表達這首詩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懷,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我先試探著敲響 F音鍵,想把這首歌定為F調或降E調。內(nèi)行人可能會認為F調和降E調屬于小調式,沒有C大調和 G大調雄壯、大氣。但是,我認為,應物兄不一定喜歡大調。(最近我正在看作家李洱去年獲茅盾獎的小說《應物兄》,主人公就叫應物兄,但此應物非彼應物。主要是叫著親切、順口,暫且借用一下)。應物兄為人很低調,不會接受宏大的敘事、過分的渲染。他甚至不避諱自己少年時的斑斑劣跡,他在《逢楊開府》詩中有“自供狀”:“身作里中橫,家藏亡命兒。朝持樗蒲局,暮竊東鄰姬”,儼然是一個放蕩不羈、橫行鄉(xiāng)里的小混混。但他畢竟出身于關中的豪門望族,歷代達官顯貴,他的太爺爺曾是武則天的宰相,應物兄也因門萌入仕,十五歲就入宮當差,成為皇帝的貼身侍衛(wèi),也就是跑腿打雜的小跟班。有時候玄宗帝高興了,喊一聲“小韋子!”可以想象,當時應物兄心里肯定是五味雜陳:我堂堂的名門之后,干的也就是小太監(jiān)的活,心不甘啊!由此我們也明白了,金庸在《鹿鼎記》里塑造的主人公的名字為什么不叫張小寶、王小寶,而叫韋小寶了。
就這樣,應物兄在皇宮里混了好幾年,眼看著心不甘情不愿的要當一輩子“韋小寶”了,公元755年,他和大唐帝國一起遇到命運的重大轉折:安祿山反了!“漁陽鼙鼓動地來,驚破霓裳羽衣曲”,玄宗帝攜楊貴妃倉皇西逃,來不及帶上這個小侍衛(wèi)。“武皇升仙去,憔悴被人欺”。沒了靠山,沒了職權,人生似乎跌入了低谷。但應物兄沒有沉淪,沒有放棄,反而在人生道路上實現(xiàn)了古代版的化危為機。“安史之亂”撼動了大唐王朝,也震醒了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小侍衛(wèi)。應物兄忽然意識到,既然不甘心當一輩子“小韋子”,那么,“一字都不識,飲酒肆頑疾”更沒有出路。于是,他痛改前非、洗心革面、發(fā)奮讀書、潛心攻讀、少食寡欲,常常“焚香掃地而坐”。他本天資聰穎,又有書香門第的加持,韋編三絕,破書萬卷、飽覽經(jīng)典,專攻詩詞,他的才華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皇帝的欣賞。從代宗開始,外放任職,先后到洛陽、滁州、蘇州、江州等任地方官,且政績斐然。應物兄浪子回頭、華麗轉身,為“知識改變命運,詩書逆襲人生”做出了生動的詮釋。
定了調式后,那么用怎樣的旋律才能把應物兄滄桑巨變、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幽深達觀的詩情表達出來呢?這也是個難題。
我試著用“6”(拉)的八度跳躍開頭,每分鐘69拍的節(jié)奏,2/4的節(jié)拍,旋律舒展而不拖沓,深情而不哀怨。滁州是個好地方,“環(huán)滁皆山也”,在應物兄身后的二百多年后,宋代的歐陽修在此主政期間,被這里的山水所陶醉,寫下了千古名篇《醉翁亭記》。而當年的應物兄,在滁州只留下了一首詩《滁州西澗》。與迷戀于山水的歐陽修不同,應物兄關注的是澗邊的幽草,那也是看似弱小但生命力極強的蕓蕓眾生。幽草的上面,有黃鸝鳴唱的深樹;幽草的下方,是帶雨的春潮;更有那不遠的野渡,無人看管的小舟無拘無束,橫豎自由。這個畫面美在靜謐而靜中有動;美在曠達而充滿生機。尤其那橫亙野渡的小舟,在“晚來急”的春潮面前,絕不是眼前的茍且,而是詩和遠方!
應物兄的這首詩是否有所寄托、寄托何意?歷來爭論不休。但在我剛才的解讀中可以看出,詩中不僅寄托了他安貧守節(jié)的淡泊情懷,更蘊涵了他對自然、對人生的敬仰和熱愛。大家都知道,應物兄在滁州以及在蘇州、江州任職期間,勤于職守,殫精竭慮;愛惜百姓,造福一方。人稱“韋蘇州”“韋江州”,口碑勝于豐碑。退職以后還反躬自省,憂時惜民,“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錢”。三十多年后,白居易在《觀刈麥》中也發(fā)出了同樣的感嘆“今我何功德,不曾事農(nóng)桑。”更令人嘆服的是,當年花天酒地的紈绔子弟,竟然修煉成了世人敬仰的一代清官。在蘇州任職期滿后,本應回京候職(待分配),可他連回長安的路費都湊不齊,只好寄居在蘇州的一個寺院里,最終客死他鄉(xiāng),年僅54歲。悲夫!扼腕之余,可嘆,可贊!因而,在這首歌里,還要有幾個悲壯的音符。
最近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(jié)目《經(jīng)典詠流傳》很火,作曲家把古詩詞寫成歌曲,供大家傳唱,收視率很高。有的作曲家為了解讀或烘托主歌,還寫副歌,歌詞精美、音律和諧,與主歌渾然一體、相得益彰。受此啟發(fā),我在《滁州西澗》主歌后面也寫了一首副歌,演唱時采取三段式,主歌在前,副歌居中,最后主歌結尾。副歌借用離騷體,以“幽草”的視角,發(fā)自心靈地扣問和警醒,不知應物兄認可與否?“吾倚風兮何穆穆,吾倚水兮何青青,吾倚樹兮何萌萌,吾倚舟兮何行行!”
責任編輯:魏甜甜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(wǎng)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(nèi)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(wǎng)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(wǎng)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(wǎng)站、團體從本網(wǎng)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(chǎn)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?nèi)〉寐?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網(wǎng)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