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樓市洗牌:黃金局結束 白銀圈該如何出牌?
摘要: 新華財經年終策劃“冷暖之間看產業(yè)升級”之二——樓市篇 過往數(shù)年,“黃金房地產”這桌麻將遍地開花???014年以來,每年輕輕松松便可
新華財經年終策劃“冷暖之間看產業(yè)升級”之二——樓市篇
過往數(shù)年,“黃金房地產”這桌麻將遍地開花。可2014年以來,每年輕輕松松便可提前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房企們,“牌運”漸漸艱難。進入“白銀圈”的房地產行業(yè),已經過了拿地王即可“地胡”、定天價即可“天胡”的時代。
新年即將到來,房企的2015年樓市新局該碼什么牌?
政策“東風”缺席 調控去行政化
今年下半年,“松綁”成為房地產調控熱詞:自5月份南寧、銅陵等地放松限購開始,陸續(xù)有沈陽、濟南、呼和浩特等多地取消樓市限購政策;進入9月份,四川、福建、湖北等地在放松限購之余,還采取了包括首套房貸款利率優(yōu)惠、公積金貸款、放松首套房認定在內等系列措施,被媒體解讀為“救市”。
然而,就在不久前發(fā)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,人們并卻沒有找到“房地產”三個字的身影,這一細節(jié)引起多方關注。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其后在公開場合直言“心里酸溜溜的”。
事實上,自去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“明確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”以來,本屆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上的理念和思路已經轉變,集中體現(xiàn)在為更加尊重市場規(guī)律。
早在今年6月份就有報道稱,在住建部形成的調研報告中,“不打壓、不刺激”,“尊重市場規(guī)律對房地產市場調整的作用”,以及“加強市場監(jiān)控、作好應對方案”等,或將成為下一階段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基本口徑。
此外,在12月19日全國住房城鄉(xiāng)建設工作會議的部署中,也未像前幾年一樣明確提及“限購”、“調控”等關鍵詞。有分析人士認為,這一改變意味著隨著市場情況的轉變,政府對于樓市的思路和態(tài)度發(fā)生顯著變化,房地產調控“去行政化”的方向愈加明顯。
因此,期冀如同2009年那般,通過政策刺激再打“東風”牌的套路已不再現(xiàn)實。
漲價“發(fā)財”艱難 走量才是王道
2014年底,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略見好轉。就在此時,坊間傳出部分大型房企開始重新調整定價策略——漲價,再次映入公眾眼簾。
9月30日,房貸新政的公布拉開“銀十”的銷售序幕,多家地產商的漲價通知文件開始四處傳播;11月21日,當央行時隔兩年祭出降息之舉時,各樓盤取消優(yōu)惠、上調價格的消息也屢見報端。
而真相是什么呢?一位業(yè)內人士在媒體再三追問下透露,所謂“漲價通知”僅僅是部分地產項目為了推動成交而做的營銷動作。
事實上,大部分房地產企業(yè)仍處于庫存高壓之下。東北證券研究報告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2014年9月底,A股房地產行業(yè)上市公司存貨余額已接近16494億元,同比增加了17.7%。報告指出,雖然近年來上市房企的庫存增長速度持續(xù)下滑,但均值仍然維持在20%左右,遠遠高于全國商品房銷售增長水平——不難看出,和漲價相比,去庫存才是房地產企業(yè)最為焦急的事情。
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12月10日,已公布11月份銷售業(yè)績的33家上市企業(yè)中,有超過19家已經基本不可能完成年度任務。
再回頭來看“漲價論”,或許只是為了影響大眾預期并借機走量而上演的“戲碼”,房企們端著價格打“發(fā)財”的牌路不過是種叫賣罷了。
轉型“洗牌”緊迫 道路阻且長
“在白銀時代,還依然只關注銷售額是死路一條”,新年即將赴任萬科北京公司董事長的毛大慶曾這樣說道。
房地產進入“中利時代”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有輿論認為,從當前來看,地產行業(yè)暫時還能以規(guī)模定地位,但競爭格局已經開始發(fā)生潛在變化。地產企業(yè)紛紛另辟蹊徑,準備或已經開始深耕或橫或縱的多元化方向,這些業(yè)務布局將決定其未來在行業(yè)中的地位。
但是,選擇一個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,能玩轉么?
一提恒大賣礦泉水,哇哈哈笑了;一提萬達做電商,天貓笑了;一提萬科做“配套商”,大家都沉默了……跨界的風險在于,習慣了某個特定領域發(fā)展模式和游戲規(guī)則的企業(yè),在涉足一個全然陌生的領域之后,與該行業(yè)內已然成熟的企業(yè)展開競爭將十分艱難,是否能夠真如其先前承諾的掘出新盈利點,也是未知數(shù)。
不可否認的是,主動求變也好,被動轉型也罷,不少房企巨頭跨界經營箭已離弦。隨著黃金局的結束,在行業(yè)“洗牌”中打出新年第一張牌的勇氣是必須要有的,繼續(xù)徘徊于中利時代中的“底力”也是要有的。(黃博陽)
責任編輯:ldm
(原標題:新華網)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