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購珠寶風險高退貨難:要價40萬 到手估值5萬
摘要:原標題:網購珠寶風險高退貨難:要價40萬 到手估值5萬羅捷、彭卓 新華網沈陽5月17日電(羅捷、彭卓)網購聲稱價值40多萬元的翡翠鐲子,被內行告知“不到5萬元”
新華網沈陽5月17日電(羅捷、彭卓)網購聲稱價值40多萬元的翡翠鐲子,被內行告知“不到5萬元”;500元的水晶手鏈,卻是玻璃造……消費者頻頻被忽悠,想退貨卻遭遇取證難、鑒定難、索賠難。業(yè)內人士表示,新消法還需完善配套細則,消費者應充分利用“后悔權”。
?網購珠寶風險高 退貨難
近日,外企職員李青(化名)以40多萬元網購一個翡翠手鐲,到貨時卻發(fā)現手鐲只用泡沫紙粗糙包裹,色澤與圖片差距極大,一位資深專業(yè)珠寶鑒定師告訴她“還不到5萬元”。“賣家堅持說產品沒問題,讓我先簽收,再退貨。可產品很明顯有問題,簽收就是默認收貨,我堅持拒收。”
李青在寫退款申請時,誤操作選擇了“已收到貨”,而賣家借此堅稱她訛詐貨款,不愿退貨。“幾十萬元押著,我損失很多利息,焦慮得整夜失眠。上行業(yè)論壇發(fā)帖吐槽,卻被挪到沒人關注的分區(qū)。”
近來,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購婚戒、黃金珠寶等貴重金屬。然而,因消費者僅能從圖片和商家的描述判斷產品,知情權很有限,極易引發(fā)產品質量糾紛。
幾天前,在沈陽一家民企工作的劉茗網購了一條500元的水晶手鏈,戴了幾天發(fā)現晶體掉色,鉸鏈上銹,拿去鑒定被告知是玻璃做的。“當時也沒有要發(fā)票,賣家根本不承認是他的貨,更不給退。”
一位不愿具名的賣家透露,為了使珠寶的色澤更鮮亮,品質更好,掛上的照片大部分美化過度,網上很多珠寶賣家都用處理過的“仙圖”。而且很多商家與自發(fā)的行業(yè)協會和論壇有合作,即使消費者在上面投訴,也收效甚微。
據珠寶業(yè)內人士表示,珠寶首飾與其他產品不同,講究品質、做工,需要看到實物才能估值,網購風險較大,也是糾紛投訴的重災區(qū)。由于珠寶價格貴,一旦出現糾紛,涉及金額較大。
消費者有“后悔權” 商家不愿落實
新消法規(guī)定,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,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,可以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要求賠償。網絡購物中,消費者更是被賦予“后悔權”:7天內可無理由退換貨。
然而,網購企業(yè)履行新消法卻不盡如人意。根據2014年4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,64.87%的消費者反映商家未提供購物發(fā)票或者服務單據等相關憑證;17.58%的消費者雖申請退貨但未取得成功:其中81.58%消費者被商家直接拒絕退貨,18.42%的消費者則遭遇推諉拖延。
據業(yè)內人士季先生透露,一些網售珠寶會標注“天然”“正品”“經過權威珠寶檢測”“獲得A貨證書”。部分產品不僅標注模糊,還以次充好、純度不夠,甚至冒用或偽造正規(guī)檢測證書,以變相提高產品價格。
李青訂購的號稱價值40多萬元的手鐲,賣家只肯為運費保值4萬元;而劉茗購得的“玻璃手鏈”,卻有水晶產品證書。“賣家這種以次充好、偽造冒用等行為,已涉嫌消費欺詐。”天津允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易天祥說。
“這類涉嫌欺詐的網購糾紛,取證難,鑒定難,索賠難。”遼寧省消費者協會商品服務監(jiān)督部何民表示,很多商家逃避新消法規(guī)定。“像珠寶這種大金額商品,商家愿意冒風險,能賺則賺,能躲不退。”
?構筑誠信網購環(huán)境還需完善配套細則
據2014年4月份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,消費者無理由退貨遭到拒絕后,只有37.53%的人選擇維權,有62.47%選擇了沉默。
新消法規(guī)定,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,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,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。
何民指出,目前很多受騙消費者選擇私了,使新消法的懲罰措施無法得到落實,很難對違法經營者起到震懾作用。“經營者違法成本太低,欺詐行為也難以界定。”
目前,對于網絡賣家涉嫌網絡欺詐、虛假廣告等違規(guī)行為,需經營者所在地的工商部門予以查處,消費者需出示聊天記錄、寫實圖片等證據。“有的證據不夠規(guī)范,且網絡賣家流動性強,查處時需多地聯合,難度大、成本高。”何民說。
易天祥表示,網購產品的復雜性,使“七天無理由退貨”的新政落實過程中,出現部分商家縮水執(zhí)行的案例。法律只是一方面,市場的規(guī)范還需要電商平臺規(guī)范經營、行業(yè)自律和商家誠信。“新消法剛實施一段時間,消費者應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,不要忍氣吞聲。如果‘后悔權’難以保障的情況特別普遍,或將完善配套細則。”
責任編輯:wq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