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的夏糧產量波動,應該如何客觀看待
摘要:目前,河南正全力開展秋糧田間管理工作,也提出了確保秋糧總產達600億斤以上的目標。有往年的經驗,有播種面積的打底,有“與天爭時”的拼勁,這些都讓我們對河南通過“以秋補夏”,實現全年糧食產量的穩(wěn)產豐收,充滿期待。
2025年全國夏糧總產量公布。
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發(fā)布數據:“2025年全國夏糧穩(wěn)產豐收,播種面積基本穩(wěn)定,單產基本持平,產量2994.8億斤,比上年下降0.1%,總體保持穩(wěn)定。”
其中,河南今年的夏糧產量為3750萬噸(750億斤),仍占全國四分之一,但比去年少了7.14億斤。
既然產量減少,為何還稱得上是“穩(wěn)產豐收”?
作為全國夏糧生產的絕對主力,河南做了什么,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今年的夏糧產量波動?
穩(wěn)產豐收,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取得的
先說第一個問題。
今年的夏糧總產量的確少了。但要看現在的夏糧產量,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取得的。
今年以來,包括河南、陜西等夏糧主產區(qū),接連遇上極端天氣。
據水利部黃河委員會官網消息,去冬今春以來,河南遭遇近十年同期最嚴重干旱,40%的縣(市)出現重度氣象干旱。
這種極端天氣,對于小麥生長來說,無疑是一場災難。
不僅如此,省應急管理廳方面介紹說,4月下旬以來,河南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75%;全省大部分地區(qū)連續(xù)無有效降水的天數超過60天,鄭州等10個地市更是在70天以上。
五月正值小麥灌漿期,干旱缺水,對克重的影響非常大。
除了旱,對小麥殺傷最大的還有干熱風。
五月份的時候,就有些地方的小麥已經黃了,但其實很多都是被干熱風,硬生生烤黃的。
此前,有專家預計,河南受干熱風天氣影響的小麥面積占比21.6%,陜西占比19.8%。若不采取防范措施,河南、陜西干熱風影響區(qū)域小麥千粒重將損失約2.2%至4.4%。
而從最終產量的影響程度上看:全國減少0.1%,河南減少不到1%,正因為采取了有力措施,才把產量拉了回來。從這個意義上來講,說今年夏糧穩(wěn)產豐收,是符合實際的。
為了穩(wěn)產豐收,河南做了什么
接下來看第二個問題。
如今,雖然農業(yè)科技發(fā)達,但對中國的大部分地區(qū)來說,“靠天吃飯”這四個字,仍然是農業(yè)擺脫不了的事實。
天公不作美,唯一能做的,只有“與天爭時”,盡量把損失降低到最小。
其實從今年以來,河南上下就一直在搶時間。
省領導外出調研,直接扎進麥田里,查看小麥長勢,詢問土壤墑情;省財政第一時間下發(fā)抗旱保糧資金,也都是特事特辦、急事急辦,當天就發(fā)到地方層面。
除此之外,調集農業(yè)機械、集中灌溉等等,也都是科學有序,反應迅速。當然這種迅速反應和調度,讓人看著心里也很難受。畢竟,這都是一年一年,讓“天不幫忙”給逼出來的。
當然,“搶時間”只是一方面,河南在種子和農技上也下了狠勁兒。
比如在新鄉(xiāng)打造的“中原農谷”,雖然時間不長,如今已經研發(fā)出抗干熱風等特性的種子,并開始向全國大量供應;在中原農谷里的“冬小麥干熱風防控專項試驗”地塊,千粒重普遍提高1.5至1.9克,畝產增加約30.1至38.2斤。
隨著這些種業(yè)科技推廣應用,假以時日,一定會讓河南的農民輕松一些。
“以秋補夏”,河南還需更努力
如今,夏收已經結束。而為了爭取全年的豐收,河南從上到下,仍然充滿干勁。
當我們靜下心來思考,今年的穩(wěn)產豐收,在當下又有著怎樣的意義?
我們常說的一句話,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今年以來面對外部的打壓,無疑讓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更加深刻。
就在上周,國新辦舉行“高質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規(guī)劃”系列主題新聞發(fā)布會首場發(fā)布會。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談到中國的抗沖擊能力時,專門提到了糧食生產這一塊。對中國來說,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河南絕對足夠分量,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從全年來看,盡管夏糧產量出現波動,但對比往年曾出現的類似情況,河南,最終都通過秋糧增產,把全年糧食產量給拽了回來,穩(wěn)定在1300億斤以上。這正是河南作為大國糧倉,在糧食生產上所體現出的韌性。
拼完夏糧拼秋糧。來自省農業(yè)農村廳的消息顯示,今年我省秋糧種植面積繼續(xù)穩(wěn)定在7600萬畝以上。從種植面積上看,與去年基本一致。
目前,河南正全力開展秋糧田間管理工作,也提出了確保秋糧總產達600億斤以上的目標。有往年的經驗,有播種面積的打底,有“與天爭時”的拼勁,這些都讓我們對河南通過“以秋補夏”,實現全年糧食產量的穩(wěn)產豐收,充滿期待。
責任編輯:姚想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