槍支暴力再現 美國槍患難解
摘要:美國“每個城市支持槍支安全”組織發(fā)布的報告指出,數百萬美國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急于購買槍支,他們自認為是在購買安全產品,但實際使自己面臨更高的槍支暴力風險。
4月12日,警察和調查人員在美國紐約發(fā)生槍擊的地鐵站附近工作。
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(qū)一地鐵站4月12日發(fā)生槍擊事件。據美國媒體報道,持槍者至少開槍33次,造成20余人受傷。這是美國今年發(fā)生的第131起造成至少4人傷亡的嚴重槍擊事件。
美國槍支泛濫,槍擊事件頻發(fā)。美國“槍支暴力檔案”網站截至4月12日的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槍支暴力今年已在美國造成至少11918人喪生,另有9522人受傷,造成4人以上死傷的大規(guī)模槍擊事件至少130起。
驚魂一刻
根據紐約警方的說法,槍手先是扔出兩枚煙霧彈,然后用手槍對地鐵乘客射擊,打傷10人,包括7名男性和3名女性。另有十余人因吸入煙霧、跌倒等原因受傷。紐約州州長凱茜·霍楚爾在槍擊事件發(fā)生后說,傷者中有5名學生。
傷者之一霍拉里·本卡達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,事發(fā)時他坐在槍手旁,試圖逃跑時被擊中膝蓋。“我感到震驚,感到害怕,不知道今后自己是否還敢乘坐地鐵。”
同在這班地鐵上的喬丹·杰維爾也向美國媒體傾訴了他的遭遇。他先是聽到書本接連掉落的聲音,然后看到人群向列車前部跑去并有煙霧出現。他說,奔跑的人們一邊哭泣,一邊祈禱,“我很慶幸活了下來”。
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12日在社交媒體上說,總統(tǒng)拜登已經聽取有關紐約市地鐵槍擊事件最新進展的簡報。白宮高級工作人員正與紐約市長和警察局長聯(lián)系,以提供支援。
愈演愈烈
紐約市長埃里克·亞當斯12日晚表示,槍支暴力是紐約市無法單獨解決的全國性問題。
正如亞當斯所言,近年來全美槍支暴力問題愈演愈烈。在2009年至2018年期間,僅因為槍支,美國人就損失了1260萬年的壽命。在上述時段,槍支導致的死亡人數每年增長0.72%,占創(chuàng)傷死亡人數的比例從47%升至近51%。
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斯威戈分校犯罪學副教授賈克琳·席爾德克勞特認為,嚴重的槍擊事件以及每天被槍支傷害的人都在提醒人們,槍支暴力在美國已成為公共危機,不僅對目擊者造成創(chuàng)傷,還將影響整個城市的公共安全信任度。
美國《洛杉磯時報》日前發(fā)文指出,槍支暴力已成為美國人的“生存方式和死亡方式”,但這種情況并沒有在其他發(fā)達國家出現。美國的槍支兇殺率是加拿大的8倍、法國的13倍、澳大利亞的23倍。
積重難返
為遏制槍支暴力,美國政府4月11日出臺新規(guī),對無編號且難以追蹤的“幽靈槍”加強監(jiān)管,包括禁止商家不進行背景調查就出售“幽靈槍”套件等。但分析人士指出,美國槍患有著復雜成因,僅靠出臺一些細枝末節(jié)的法規(guī)恐怕只是杯水車薪。槍支暴力已成為美國社會一大頑疾。在政治極化等因素影響下,每年有越來越多美國民眾成為槍支暴力的受害者,美國槍患越來越難以解決。
根據波士頓大學公共衛(wèi)生學院資料,加利福尼亞州有107條不同的槍支管制法律,居全美之首。但該州仍屢屢發(fā)生槍支暴力事件。就在本月3日,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市發(fā)生一起嚴重槍擊案,共造成6人死亡、12人受傷。
最近兩年,新冠疫情暴發(fā)、經濟遭受沖擊、種族矛盾凸顯等因素導致私人槍支持有量進一步增加。美國“每個城市支持槍支安全”組織發(fā)布的報告指出,數百萬美國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急于購買槍支,他們自認為是在購買安全產品,但實際使自己面臨更高的槍支暴力風險。
此外,政治因素也令美國的槍支暴力問題更加難解。民主和共和兩黨長期在控槍問題上對立,導致相關法案難以通過。擁有超過500萬會員的美國全國步槍協(xié)會為了維護自身利益,不斷通過游說關鍵政客等方式,阻礙控槍相關立法。
美國犯罪問題學者托馬斯·阿布特說,華盛頓被政治極化籠罩,在國家層面解決槍支暴力問題的進展將非常緩慢。 (據新華社)
責任編輯:付琳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