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郵情結
摘要:單得安對于集郵,我只是喜歡,連業(yè)余愛好都稱不上。小時候,由于物質生活匱乏,買不起也沒有看過集郵方面的書籍,對集郵知識一無所知,收集到的郵票也是隨便放進抽屜里,后
單得安
對于集郵,我只是喜歡,連業(yè)余愛好都稱不上。小時候,由于物質生活匱乏,買不起也沒有看過集郵方面的書籍,對集郵知識一無所知,收集到的郵票也是隨便放進抽屜里,后來愛人嫌礙事,收集到一起裝進一個大信封里。前幾天,兒子偶然翻到了這個大信封,對這些陌生的小圖片很感興趣,幫我網購了一本集郵冊,又幫我上網查詢了一些集郵知識,這些塵封了二十多年的“原生態(tài)”郵票終于有了一個舒適的歸宿。看到這些小小的郵票,我的記憶又回到了上師范時積攢郵票的年代。
1989年9月,我從初中考入師范,學習上相對輕松了許多,課余也有時間看課外書和報紙,與同學之間的聯(lián)系也多了。每次收到同學的來信,信封上精致的郵票總是吸引著我。當時平信郵票是8分,掛號信郵票是2角,“萬里長城永不倒,上海民居少不了!”面值8分的長城郵票和面值2角的上海民居郵票更是我的最愛??赡菚r還是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時期,作為農村孩子的我,家庭經濟條件差,手里的零花錢少得可憐,根本沒錢來買那些郵票,往往也只能“望郵票興嘆”了。
記得班里也有兩三個喜歡收藏郵票的同學,每次班里同學收到信,剛撕開信封拿出信還正讀著呢,信封就被我們幾個搶走,沒有搶到的直后悔自己行動太慢了。負責到收發(fā)室領取雜志、報紙、信件的班長與我關系比較好,見我那么喜歡郵票又沒錢買,便想到了一個幫我收集郵票的好方法,每次去收發(fā)室領取報刊和信件都讓我和他一起去,如果哪個同學信封上的郵票是我喜歡的,我就成了“編外收發(fā)員”,把信件送給同學時征得同學同意,把信封上的郵票收集起來。這樣雖缺錢,但有機會收集自己喜歡的郵票。
由于自己生活在農村,對于小小的“民居郵票”就更喜歡了。每次看到信封上的“民居郵票”總是愛不釋手,總會想辦法收集起來。有次看到了同學信封上的面值2分的“東北民居”,正是我缺少的那張,可他偏偏也愛收藏郵票。沒辦法,只有用他缺少而我又多余的郵票和他交換。后來,我參加了工作,也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。雖說工資不高,但見到自己喜歡的郵票,也會從平常攥得手心冒汗的工資里拿出一些購買自己的心愛之物。2分的“東北民居”、4分的“江蘇民居”、5分的“山東民居”、8分的“北京民居”、10分的“云南民居”、15分的“廣西民居”、20分的“上海民居”、25分的“寧夏民居”,也有30分的“安徽民居”、50分的“四川民居”、80分的“山西民居”、1元的“福建民居”、2元的“江西民居”,雖說不成體系,但都擺在一起,全國民居也能盡覽眼中。
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,我的工資不斷提高,手頭上也有了部分閑錢,每次去郵局門口的攤位上看著桌上玻璃下擺放的精美郵票,我會毫不猶豫地買下。但是,現(xiàn)在智能手機普及,QQ和微信溝通無限,語音和視頻聊天盛行,傳統(tǒng)的書信聯(lián)系稀少了,信封上那一枚枚的小郵票也更難以收集了,當然,這更是可喜的變化。
責任編輯:yss
(原標題:駐馬店網)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站、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