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小說王國的豐碑
摘要:小小說王國的豐碑——紀念王奎山先生逝世三周年□晚報記者 李楊 文/圖 王奎山與妻子、女兒在一起(資料圖片)。 王開顏2012年5月24日,中國當代小小說領軍人物
小小說王國的豐碑
——紀念王奎山先生逝世三周年
□晚報記者 李楊 文/圖
王奎山與妻子、女兒在一起(資料圖片)。
王開顏
2012年5月24日,中國當代小小說領軍人物之一、第一屆“全國小小說金麻雀獎”和“小小說創(chuàng)作終身成就獎”獲得者王奎山先生逝世,享年66歲。
2015年5月24日是王奎山逝世三周年紀念日。5月13日,紀念王奎山逝世三周年特種個性紀念郵票發(fā)行。記者借此機會,采訪了王奎山的妻子、兒子、朋友、學生,希望通過他們,還原一個真實的王奎山。雖然此次采訪前,記者已經(jīng)對王奎山有所了解,但此次采訪仍給記者帶來了強烈的震撼感。王奎山的豁達、善良,他對生命的把握、對名利的淡泊,都令人敬佩。
兒子眼中的王奎山——活在理想王國
2015年5月18日,記者按照約定時間與王奎山的兒子王開顏見了面。提起3年前父親的去世,也許是跟從事金融工作有關,也許是性格使然,王開顏表現(xiàn)得很冷靜。當記者試著問三年前他的感受時,王開顏拿出了一篇名為《父親王奎山在最后的日子里》的文章。
在這篇文章里,記者看到了更為真實的父子情:
“2012年5月24日,上午8時30分,父親走了 。
爸,我們來世再見。
父親是個農民,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,走出了農村。
他熱愛文學,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(yè)放棄了很多機會。他一直以為自己的文字能夠帶來恒久的榮耀。他很努力,并持之以恒……
父親,我想起小時候你帶我和妹妹去河邊抓魚,感覺好幸福;你帶我們去看電影,結束后在雨中擠在小棚子里吃餛飩,感覺好幸福!
父親,小的時候,你給我們洗澡,洗完后,用毛巾被包著去對面臥室,總是說,啥時候能長大不用抱??!就像在昨天!”
在王開顏眼里,父親是個標準的文人,善良、自律、悲憫,無論物資生活如何匱乏,也不會放棄精神上的追求。
“小時候理解不了,認為父親寫作不能給我和妹妹帶來物資上的改善,總是埋怨他沒本事。直到父親去世了我才明白,他一輩子都希望有尊嚴,有自由,不喜歡麻煩別人。他希望能安心地寫東西,不被打擾,他活在一個理想王國。”王開顏說。
妻子眼中的王奎山——善良
王奎山的妻子叫周仁英,比王奎山小兩歲。記者去家中拜訪她時,她正在臥室里收拾東西。周仁英性格開朗、堅強,年輕時承擔了不少生活的重擔。
周仁英說,改革開放前,王奎山在確山當教師,自己是工人,家里條件還算可以??筛母镩_放后,家里的條件就不行了,而王奎山的性格也讓他碰了不少壁。可是無論碰到什么樣的情況,正直、善良、與世無爭的他從來沒有改變過。
周仁英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:“我記得1978年的一天,我和王奎山一起去菜市場買東西,一個農村婦女拿了幾只雞在市場上賣,可是她連秤都沒有。一名女子來買雞,這個農村婦女就借了旁邊賣東西的秤。由于她不認識秤,就拜托王奎山幫她稱。等賣東西和買東西的人都走遠了,王奎山去幫農村婦女還秤的時候,秤的主人經(jīng)過詢問才知道,王奎山把公斤秤當成市斤秤了,農村婦女的雞在賣的時候少了一半重量。這讓王奎山難受極了,就蹲在那兒哭了起來。”
“他就是這樣善良。這么多年來,他總是把好事讓給別人,自己也從來不把人往壞的方面想。有時候身邊的人提醒他,說某某是個小人,讓他小心,他也總不相信。在他的眼里,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。”周仁英說。
摯友眼中的王奎山——執(zhí)著
王衛(wèi)東筆名臥虎,1966年出生在河南民權,河南省作協(xié)會員,現(xiàn)為《百花園》雜志旗下小小說創(chuàng)作函授輔導中心常務副校長,與王奎山相識多年。王奎山去世后,他編輯整理了王奎山的所有作品、資料,制作了《紀念王奎山先生選集》,并個人出資,向中國郵政公司申請發(fā)行了《紀念王奎山逝世三周年特種個性紀念郵票》。
“1997年夏,我和王奎山在鄭州的小小說筆會上相識。他人瘦如竹,惜語如金,眼睛細長,慢悠悠的眼神似在品,也似在消化一切。”說起第一次與王奎山相識的場景,王衛(wèi)東仍歷歷在目。
王衛(wèi)東說,王奎山是小小說名家,當代小小說的領軍人物之一。30年來,王奎山是中國當代小小說文體的重要實踐者之一,也是首屆“小小說金麻雀獎”的獲得者。在小小說的文體審美上,王奎山先生追求作品的精神含量和智慧含量。代表作《紅繡鞋》表面上是愛情故事,深層里其實是震撼靈魂的道德力量和中華民族的人格力量。
2012年4月初,王奎山邀請王衛(wèi)東到駐馬店一聚。4月11日~13日,王衛(wèi)東一直與王奎山在一起。
“4月13日我要返回鄭州,王奎山送我到汽車站。我進站坐上汽車以后,王奎山就出站了。我以為他一定是回去了,可當10多分鐘后汽車出站時,我分明看到王奎山在向我揮手?,F(xiàn)在想起,那時的他似乎是在與我告別??墒俏姨中牧?,只覺得他身體不如從前,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多月后他會離開這個世界。”王衛(wèi)東說。
“我們認識之后沒多久,我去他確山的家中拜訪。他把家里唯一的桌子讓給女兒寫家庭作業(yè),自己趴在一張小板凳上,彎著腰寫小小說。當時我的淚就掉下來了,他就是這樣,即使家庭條件再差,也會堅持寫作。”
學生眼中的王奎山——淡泊
鄭永菊1964年出生在確山縣,1985年在雞公山筆會上與王奎山相識,現(xiàn)為職業(yè)寫作者,發(fā)表小說60余篇,報告文學100多萬字,數(shù)十篇文學作品獲軍內外文學創(chuàng)作獎。
“1985年,王老師剛調到確山縣文聯(lián)工作,知道王老師小小說寫得好,我就經(jīng)常去文聯(lián)送稿子,向王老師請教。其實,作家的時間是很寶貴的,尤其不喜歡在思考和寫作時被人打擾,可是王老師人很好,不僅耐心看我的作品,提出寶貴意見,還推薦一些他認為對我有幫助的書給我。我到現(xiàn)在還記得,他推薦給我的第一本書是《走出象牙塔》。”鄭永菊說,就這樣,她成了王老師的學生。
在與王老師多年的交往當中,鄭永菊一直聽從王老師的教誨:多讀書,莫張揚。
“其實我以前的性格很外向,也很張揚,寫了自認為好的作品就想讓每個人都看看。在王老師的影響下,我變得內斂,不追逐名利,潛心創(chuàng)作。”鄭永菊說,王老師經(jīng)常說的一句話就是,一個好的作家不在乎得獎多少,而是他留下了多少好的作品。
“王老師還特別煩別人給他送禮物。有一年過年,我和丈夫帶了禮物去看他,他非常生氣,說君子之交就應該淡如水。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,我?guī)Я艘幌渑D倘メt(yī)院看他,他也很生氣。”鄭永菊說,“如今,老師已經(jīng)離開我三年了,可他對我的影響是一輩子的,希望來世我還能成為王老師的學生。”
王奎山生平及創(chuàng)作介紹
1946年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,1968年畢業(yè)于開封師范學院(今河南大學)中文系,曾下鄉(xiāng)勞動鍛煉和擔任中學語文教師多年,1985年調入確山縣文聯(lián)。曾擔任鄭州小小說學會副會長。
主要獲獎作品:
《畫家和他的孫女》獲《百花園》第二屆(1992年)全國小小說大獎賽二等獎,后被《小說月報》轉載并獲當年度“百花獎”。
《紅繡鞋》獲《小小說選刊》1993~1994年度(第五屆)全國小小說優(yōu)秀作品獎。
《阿姨家的蘋果》獲《百花園》第四屆(1994年)全國小小說大獎賽三等獎。
《別情》獲《小小說選刊》1995~1996年度(第六屆)全國小小說優(yōu)秀作品獎。
《扶貧經(jīng)歷》獲《小小說選刊》2001~2002年度(第九屆)全國小小說佳作獎。
《在親愛的人與一頭豬之間》獲《百花園》第三屆(2005年度)全國小小說金獎大賽二等獎。
《偶然》獲《百花園》2006年度原創(chuàng)優(yōu)秀作品獎。
《布袋子》獲《小小說選刊》2007~2008年度(第十二屆)全國小小說優(yōu)秀作品獎。
主要文學榮譽:
2002年,入選中國當代小小說風云人物榜“小小說36星座”。
2003年,入選“首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”。
2009年,入選“新世紀小小說風云人物榜·金牌作家”。
2011年,榮獲小小說創(chuàng)作終身成就獎。
責任編輯:fl
(原標題:駐馬店網(wǎng))
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:
版權聲明:
1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(wǎng)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駐馬店網(wǎng)”。任何組織、平臺和個人,不得侵犯本網(wǎng)應有權益,否則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本網(wǎng)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。
駐馬店日報報業(yè)集團法律顧問單位:上海市匯業(yè)(武漢)律師事務所
首席法律顧問:馮程斌律師
2.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其他個人、媒體、網(wǎng)站、團體從本網(wǎng)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站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,否則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.如果您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